3月5日,2025年武漢市物業管理工作會傳出消息,今年,武漢市老舊小區改造將繼續開工212個,完工323個,實現2000年前的老舊小區“應改盡改”。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計完成千余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超百萬人。
“現在回家車有位停,下樓就能打球!”漢陽知音東苑居民龔文春感慨。該小區通過引入7700萬元社會資本,新建含401個車位的綜合停車樓,同步拓寬道路,破解了困擾居民十余年的出行頑疾。在洪山區龍港小區,閑置空間被改造為文化長廊、老年食堂和運動場地,“適老化”設計讓建成20年的老社區煥發新生。
改造過程中,文化傳承與功能升級并重。硚口區省柴小區在改造中保留了齒輪工業文化墻和“古二”門頭,老職工傅桂芳表示:“居民全程參與設計,守住了我們的工廠記憶。”
老舊小區改造是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記者了解到,在武漢,老舊小區大多存在頂樓漏水、地面積水、公共活動空間功能不足、停車出行難等普遍問題。改造就是解決不同小區面臨的痛點問題,直接改善居民居住環境,保障基本生活安全與便利。
經過幾年實踐,我市各區已創新探索多元籌資機制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順利進行,包括漢陽區知音東苑引進社會資本約7700萬元新建停車綜合服務樓,武昌區積極動員原產權單位投入4478萬元實施改造,江漢區積極探索投改管運營一體化實現資金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