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將為城市治理和產業升級提供全新解題思路、依托人工智能破解停車難困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城市治理”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人工智能
提供全新解題思路
“城市規模越大,城市治理就越要精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重慶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夏泳認為:DeepSeek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將改寫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格局,并將為新重慶開展超大城市治理和產業升級提供全新的解題思路。
“DeepSeek的算法突破不但大幅提升算力效率,降低算力使用門檻,而且擁有更強的推理能力。”夏泳說,這樣的“性價比”提升將極大降低AI應用創新門檻,更好地為千行百業、千家萬戶賦能,讓“普惠AI”漸漸成為可能。
在夏泳看來,“數字重慶”建設已進入運用AI為其賦能的2.0時代,重慶移動以強大的算力為AI運行提供保障。“我們將深度參與重慶市人工智能賦能超大城市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夏泳說,接下來將立足一批重點領域謀劃打造具備智能感知、預測預警、智能生成、智能互動、研判決策、分類分撥、審核評估、智能推薦八大能力的超大城市治理大模型。
隨著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汽車保有量也在持續增加,中心城區的停車難問題愈發凸顯,逐漸成為群眾的痛點、社會的焦點、城市治理的難點。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科技大學副校長鄧朗妮圍繞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加快推進城市立體停車場建設、破解停車難困局提出了相關建議。
鄧朗妮表示,智能立體停車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就是技術創新。一些領先企業已經開發出具備遠程監控、自動泊車、車位預約等功能的智能立體車庫系統,推動了智能立體停車場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如廣西柳州元信智能立體停車場,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車輛駕駛人通過人臉識別,可實現60秒左右完成存取車,極大提高了停車效率和用戶體驗。
為此,鄧朗妮建議國家出臺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大研發投入,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以推動立體車庫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強化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降低智能立體停車場建設運營成本。同時,強化用地支持,優先保障智能立體停車場建設的土地供給。包括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儲備土地、企事業單位自有土地,以及學校操場、公共綠地的地下空間等。
發揮人民主體作用
把“金點子”轉化為“金果子”
“城市治理必須發揮人民主體作用,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閔行區莘莊鎮康城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張軍萍說,要廣泛調動社區居民參與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人們的“金點子”轉化為“金果子”,使每個主體的利益得到關照。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郁瑞芬也有著同樣的看法。
“建議建立商戶、居民、政府共商機制,平衡招牌的管理規范與特色。”郁瑞芬說,一些城市的街頭巷尾煙火氣還不夠濃郁,部分商業設施的布局不夠合理,消費活力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郁瑞芬注意到,許多街道統一了背景色調與招牌,顯得有些死板。她建議,允許商戶在安全規范前提下自主設計,保留城市煙火氣,“各個品牌和店鋪都有自己的調性,應該讓它鮮活起來”。她舉例說,北京、上海已試點“一街一景”政策,街區立足自身特色與定位,實現差異化發展,商業氛圍顯著提升。
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制作人劉洪悅看來,市民既是訴求的提出者,也是推動城市管理的參與者。在北京,“接訴即辦”工作像一根“繡花針”,穿起民生“萬根線”,撬動了一場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變革。伴隨著一件件訴求的解決,北京的環境越來越好。
隨著12345熱線的知曉度提升,訴求量的上升對城市治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劉洪悅建議,根據訴求的急難愁盼等級,實施分級處理,“就像分級診療制度一樣,通過對訴求的分類分級處置,提高響應效率,更好滿足市民需求”。她還建議在派單環節借助科技手段,優化響應流程,提高訴求辦理效率。
提升超大特大城市
現代化治理水平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為切實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學會副會長伍愛群提出建議:堅決維護超大特大城市公共安全。從源頭上加強風險防控,構建從排查、發現到化解的工作閉環,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一線、化解在萌芽狀態。進一步做好公共場所安全管理,強化協同配合。
調整完善超大特大城市人口管理政策。加快補足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加強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投入,提高超大特大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建立人口增長與設施建設掛鉤機制。
多措并舉解決超大特大城市交通擁堵難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強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大容量、快捷化公共交通建設。完善路網規劃、優化路網結構,加快城市道路系統建設,提高道路網尤其是支路網密度。積極引導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以及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向產業園區等居住空間合理轉移。
進一步提高超大特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綜合運用市場、法律、行政和社會自治等手段,協同多元城市治理主體,在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加強精細化治理。明確精細化治理重點,持續提高精細化治理能力。
加強超大特大城市的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應用。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夯實硬件設施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種算法和模型有機結合,加快建立城市數字底座。健全制度規范保障體系,拓展城市治理數字化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