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改造可以有幾種打開方式?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萬安街道給出的答案是兩種——便利通行、方便休閑。
“現在我不僅出門方便了,還可以在家附近休閑游玩。”家住萬安街道的居民謝先生說,這在之前是他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情。作為需要依靠輪椅出行的殘障人士,謝先生說,當時社區來征求意見,他就希望能改造家門口的出入斜坡,方便出行,“沒想到,政府將周邊的文化旅游點也全部進行了無障礙改造。”
謝先生的“沒想到”,正是洛江區推動特色“雙圈”改造的成效。
去年,萬安街道被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納入全省5個無障礙設施樣板區項目。如何讓樣板更有樣?改造之初,洛江區就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萬安街道范圍內不僅有萬華街、萬育街、萬盛街等城市道路,還有各大小超市、各銀行等商業網點,萬福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萬安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洛江區人民政府群眾來訪接待中心等11個公共服務場所。此外,街道周邊還分布著洛陽橋、余慶樓、蔡襄祠等景點。
在組織人員進行充分調研后,洛江區決定打造“無障礙10分鐘生活圈”“無障礙文化游覽圈”特色“雙圈”樣板。
洛江區對電梯、衛生間、坡道等進行無障礙改造,打通“居家—樓棟—小區—公共場所”無障礙通行道路,在道路的重要節點、重要設施點周圍設立5處無障礙地圖,形成了以安達路、萬榮街、萬興街、萬盛街等6條街道沿線小區為代表的“無障礙10分鐘生活圈”。
結合橋南社區文化古跡眾多的特點,洛江區以橋南古街為核心,打造“重點旅游線路”,對線路的通道、衛生間、服務窗口、出入口等處進行無障礙改造。在洛陽橋、余慶樓、蔡襄祠等景點出入口安裝智能服務樁,提供語音導覽、地圖導覽、文字說明等信息無障礙服務,讓殘障人士能輕松了解景區的歷史文化,形成“無障礙文化游覽圈”。
洛江區還結合“四化”理念,讓無障礙改造更到位。
調研摸底專業化。在項目開展前,組織工作人員對原有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進行摸排,通過集中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群眾對無障礙設施的需求,建立完整摸排底冊,梳理問題清單,做到問需于民。
改造系統化。堅持系統串聯、應改盡改、盡力而為,按照先易后難的次序,以系統、連貫、安全、通暢為原則,有步驟、分階段地對豐海路、安達路、安泰路、安吉路、萬興街、萬榮街、萬祥街、萬福街、萬盛街等15條城市干道進行系統化無障礙改造,與洛江區人民政府、區圖書館、區社會治理中心、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等重要公共服務網點串聯,做到生活圈內的無障礙改造全覆蓋。
施工精細化。開展技術交底及專題培訓,詳細介紹項目設計方案、技術要點、施工細節等,把好工程質量預控的最后一道關口。
服務便民化。在設備上,增加備用輪椅、低位服務臺、輪椅席位等無障礙便民服務設施;在服務上,依托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社區黨建“鄰里中心”組建“幫辦代辦”隊伍,針對特殊群體辦理業務不便出門的情況,提供“上門辦”“電話辦”“代理辦”“網上辦”等幫辦代辦服務。
“我們堅持全方位、多維度發力,全面提升無障礙、適老化品質,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洛江區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將充分利用媒體、社區公益宣傳欄、戶外LED(發光二極管)顯示屏等各類載體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普及無障礙環境知識,組織志愿者上街勸導占用無障礙設施行為,入戶宣傳無障礙樣板建設內容,讓更多人參與、知曉、保護身邊的無障礙設施,維護殘障人士使用無障礙設施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