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各縣區近年來結合老舊廠房現狀格局、建筑風貌和歷史記憶等,把閑置和廢棄的工業遺產變為產業發展轉型和城市發展更新的資源,實現了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同步推進。
因地制宜 盤活傳承
色彩斑斕的涂鴉墻、紅色磚砌墻體的外立面……這里是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勢力數字文創園,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礎上改建而成。老廠房重獲新生,得益于“微更新”“輕改造”。
“更新舊廠區,要通過設計、創意來提升建筑與環境空間的品質。”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文創園的前身是江西客車廠,在保留原廠區獨特風貌的同時,巧妙融入現代工業風的設計理念,打造文創辦公、煙火夜市、休閑廣場等多元業態,是集特色餐飲、文創藝術、文娛潮玩等于一體的重點項目,激發城市活力。
在東湖區,2021年10月開園的東湖意庫保留了江西省外貿儲運公司老廠房和江西省最早的內陸口岸鐵路專線——“專八線”的風貌,鐵軌棧道、龍門架等成為園區的標志性建筑。據了解,東湖意庫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擁有大型倉庫樓群、理貨倉、海關監管倉、鐵路專用線、國際集裝箱站等配套設施,是南昌舊工業時代的“驕子”。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片工業倉庫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青山湖畔沉睡多年。
在改造過程中,項目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園區的工業韻味,那些具有時代特色的建筑被精心修復,對“專八線”進行功能升級,成為園區的一大亮點。此外,園區還打造了多個新IP主題,以文化IP展覽鏈接更為多元的IP資源和藝術家群體,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個集美食、藝術、購物與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空間。
因地興業 豐富功能
699文化創意園的前身是建于1957年的江西華安針織總廠。2010年,相關部門實施的改造行動讓這片老工業區域重獲新生,成為文化創意孵化園區,數字文化產業在這里蓬勃發展。“園區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年輕活力的氣息,還有周邊高校帶來的人才資源,都十分契合直播行業的發展需求,我們在這里能更好地挖掘和培養潛在人才。”一位工作人員說道。
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雷公坳文化體育產業園,只見市民在場館內揮灑汗水,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白天要上班,我們都是吃完晚飯后來這里運動一下,這里離家近,室內場地設備也很好。”市民甘女士說。雷公坳文化體育產業園規劃占地面積204畝,以“留改拆”為核心思路,保留原有建筑的城市記憶。在功能布局方面,以打造文化體育產業為主,配套文創辦公孵化區、康養休閑生活區等功能板塊。目前,園區入駐企業近50家,涵蓋馬術、游泳、乒乓球等20種運動業態。
因地揚名 煥發活力
走進青山湖區方大特鋼展示館,人們能系統地了解方大特鋼的黨建企業文化,觀看生產設備模型、工藝流程、鋼鐵冶煉原材料與產品的實物展示,明白鋼鐵煉成的工藝流程全過程。從鋼鐵制造到“生態工廠”,把制造線升級為景觀線,方大特鋼吸引了諸多市民游客前來研學。
目光轉向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工人們正忙著制酒,隔欄邊,不少游客正在觀賞整個制酒過程,品嘗剛剛釀出的酒水。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遺跡最全、遺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且最具地方特色的古代燒酒作坊遺址,由李渡元明清代釀酒遺址、民國時期青磚小窖釀酒區、李渡科普館等組成,完整展示了中國白酒自元代至今的傳統釀酒文化與現代工藝。
據悉,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依托千年酒文化底蘊,創新國家工業遺產酒旅融合發展之路,開展了“九個一”沉浸式體驗和“三個一文化”宣推模式,使得李渡酒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大提升,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