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長市于2023年1月建成縣級城市生命線立體監測平臺,通過物聯感知網絡與智能決策中樞的深度融合,構建起全要素感知、全鏈條防控的城市生命線安全智慧體系,打造城市安全智慧治理新模式。平臺自運行以來,已成功預警并處置了704起風險隱患,推動城市安全韌性指數顯著提升。
全域體檢構建風險圖譜。以“數字體檢+空間建模”雙輪驅動,構建城市安全風險動態評估體系。基礎數據全要素建檔,整合住房城鄉建設、城管、交通、供電等12個部門單位數據資源,搭建了包含161公里燃氣管網、514公里排水管網、295公里供水管網、31座橋梁的三維數據庫,為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夯實基礎。風險要素全維度評估,采用風險矩陣法,融合人車活動、地質環境、荷載特征、設施特性等37項指標,繪制了風險四色圖,劃分出高中低風險區域。防護目標全空間覆蓋。建立CIM(城市信息模型)+ GIS(地理信息系統)雙模城市信息模型,標注2746處重點防護目標和428處危險源,實現風險點位“一圖統覽、動態預警”。
數字孿生構筑智能中樞。以“立體監測+平戰結合”雙維融合,構建城市生命線智能監測體系。搭建“城市安全數字底座”,建成“1+2+3+N”智慧監管架構:1個監測指揮中心,物聯感知網與數據工程網2張網絡,標準規范、安全防護、能力支撐3大體系,燃氣爆燃、橋梁沉降、管網漏失等N個應用場景。部署“神經末梢感知矩陣”,在關鍵節點布設2780套智能傳感終端,集成光纖應變、激光甲烷、超聲流量等尖端傳感技術,實現地下管網形變、橋梁結構異常、微升燃氣濃度精準捕捉。創新“行業監管智慧生態”,打通燃氣、供水、排水等5大領域9個業務系統,采取“算法驅動+數據賦能”監管模式,實現跨部門聯合處理效率成倍提升。
秒級響應鍛造安全閉環。以“智能中樞+協同處置”雙向耦合,構建城市生命線全鏈條防控機制。風險識別達毫秒級,依托2732億條動態數據構建AI(人工智能)預警模型,實現風險態勢秒級感知,較傳統人工巡檢效率大幅提升。應急聯動至分鐘級,建立“智能算法+專業智庫”雙核研判機制,預警聯動權屬單位實現30分鐘內閉環處置。隱患清零至小時級,創新“數字工單+現場核驗”雙軌機制,隱患處置壓縮至1小時內,推動城市安全治理由“事后應對”轉為“事前預防”“事中處置”。
天長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提質增效、提標擴面”,通過“數智提檔,賦能升維”,擴展橫向覆蓋面、縱向監測深度,全面打造城市生命線工程2.0,實現重點領域全覆蓋、核心業務全梳理、關鍵數據全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