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新場鎮“城中村”改造項目集土部分簽約日前全面完成,5個地塊實現清盤。加上此前結束的國有土地居民簽約,新場鎮“城中村”改造項目簽約工作全部完成。
此次改造共有4個點位,涉及征收居(農)民645產,涵蓋國有土地居民345產(其中“小梁薄板”及不成套房屋252產)和集體土地居民300產。接下來,項目將有序推進交房騰地、安置保障等工作,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激活古鎮發展動能,助力新場鎮實現蝶變騰飛。
黨建引領+數字化賦能,新場“城中村”改造簽約清盤
在本項目中,浦東新區“兩舊一村”改造推進指揮部創新性地將分散的不成套房屋(小梁薄板房)納入“城中村”改造范圍,通過“黨建聯盟+指揮部+項目公司”模式,構建起區域黨建、基層黨建和項目黨建的三級協調機制。新區建交委、新場鎮、浦開集團三方聯合組建“城中村”改造黨建聯盟,并成立新場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指揮部,為項目推進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去年11月,新場鎮召開誓師大會,成立征收臨時黨委和7個臨時黨支部,動員170余名骨干力量投身一線。全程貫穿黨建引領,創新建立“1+7+6”動遷征收指揮體系——“1”為領導小組,“7”為黨建引領、項目攻堅、綜合執法等7個工作組,“6”為6個重點責任片區,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月22日起,浦東新區新場鎮“城中村”改造項目全面提速,5個地塊的集土簽約工作正式啟動。簽約期間,為項目專心打造的“開新數智”系統正式上線,為簽約工作注入“數字動力”。該系統構建“一戶一檔一坐標”三維立體數據庫,高精度還原建筑肌理、產權邊界及周邊環境,并疊加戶主信息、補償方案等數據,形成可交互的征收全息檔案。管理人員通過三維模型快速定位爭議房屋,精準掌握權屬關系和補償方案。
針對“一房多戶”等復雜產權問題,系統還推出單幢房屋多戶映射功能,推動城中村管理從“經驗決策”向“數據決策”轉變。通過定向宣導、定點服務、定位分工、定時發布、定制舉措的“五定配套”機制,簽約工作高效推進,為項目全面清盤奠定堅實基礎。
暖心服務化解矛盾,征收工作贏得民心
面對房屋產權復雜、家庭矛盾交織、群眾訴求多元等難題,各工作組深入一線,開展“面對面”入戶溝通,確保“一戶不落”。每晚召開推進會,實時分析工作進度,精準破解難點堵點。針對產權糾紛和家庭矛盾,工作組聯合村居、律師團隊主動跨前,實施“一對一”調解和“全過程”普法,從道德、親情、法理多角度調和勸解,既講透政策,又解開“心結”。
針對老年群體,工作組前置服務,開展助老慰老活動,為老人提供政策宣講和心理疏導,讓征收工作充滿溫度。集土地塊一居民因家庭內部矛盾遲遲未能簽約,在工作組和駐點律師的協調下,矛盾得以化解,該戶居民在正式簽約首日完成簽約。
居民葉老伯的案例尤為典型。其位于奉新路的房屋因產權資料缺失,面臨評估難題。征收事務所迅速成立專項工作組,通過查閱歷史檔案、走訪當事人、實地核查等手段,最終補全資料,保障了葉老伯的合法權益。這一暖心舉措不僅解決了居民的燃眉之急,更為征收工作注入了人文關懷,贏得群眾廣泛贊譽。
城市更新全域推進,浦東“兩舊一村”改造多點發力
隨著新場鎮“城中村”改造項目簽約全面完成,浦東新區城市更新按下“快進鍵”。今年,新區計劃推進10個城市更新項目,總投資達238億元,覆蓋新場、合慶、航頭、書院等重點區域,以“城中村”改造為突破口,重塑區域發展空間。
新場鎮的“城中村”改造作為首個完成簽約的項目,為古鎮保護與活化利用提供全新契機。項目將通過優化空間布局,激活歷史風貌區發展動能,助力新場打造文旅融合的江南水鄉樣板。
合慶鎮項目位于東川公路兩側及南社區凌空路以西,改造范圍達1600畝,覆蓋慶豐村、慶星村、紅星村、躍進村等7個村居約1500余戶居民。項目將打破南北發展瓶頸,釋放產業用地空間,為鎮域經濟注入新動能。
航頭鎮改造區域集中在鎮域南部,涉及鶴鳴村、航東村、果園村及航頭居委4個村居700余畝土地。通過優化用地布局,新增公共服務設施與多樣化住宅供給,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現代化城鎮樣板。
書院鎮項目位于新港老集鎮的桃源村項目占地858畝,覆蓋桃園村、洼港村、新欣居委3個村居約491戶居民。項目將傳承書院歷史文化,結合自然資源稟賦,打造宜業、宜游、宜居的產城融合社區,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浦東新區城市更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兩舊一村”改造將聚焦“簽約、騰地、開工”三大關鍵環節,確保項目早落地、早見效。